当前位置: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法院文化
河济平原濮阳的元宵“狂欢” | 寄情•元宵
作者:岳展羽  发布时间:2023-02-06 14:07:27 打印 字号: | |

我家在河南濮阳,地处河济平原,历史文化悠久。濮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,有“颛顼遗都”“帝舜故里”之称;是距今6400多年的“中华第一龙”蚌壳龙形图案出土地;是仓颉陵遗址所在地;是战国时卫国的都城——古戚城(又称“孔悝城”);还有子路坟冢等保存至今。

“中华第一龙”蚌壳龙形图案

古戚城


生长在中原北部,我从小说的是北方方言,过的是北方年。

元宵节代表着春节假期即将告一段落,对于小时候的我来说,是狂补作业、等待开学的日子里“最后的狂欢”,也是新鲜出炉的最后一篇语文作文素材。


饺子

在我的家乡,元宵节的主角可不只汤圆,还有家家户户都要吃的饺子,可以说在我的家乡,饺子出现在任何节日和重大场合都不违和。

小时候,大年二十九上午,我大娘和婶婶就会一起回老家包饺子。我们七八个人围在一起一边说说笑笑,一边手上不停,和面、擀皮、包饺子,分工明确、高速运转。直到太阳快落山,一大盆看着就吓人的饺子馅才见底,这时所有人都已腰酸背痛手腕疼,不过包出来的饺子够吃整个正月。

我们一家人正在包饺子

我包好的饺子也在其中


我在七八岁的时候,只有给大人打下手的资格,比如把包好的饺子紧密整齐地摆好、切好的小面块按成小面饼以方便擀皮等。那时的我,看着就比我大三岁的姐姐已经歪歪扭扭地开始擀皮,心里羡慕不已。到了十一二岁,我就“晋升”到擀皮和包饺子啦,心里不仅特别美还有点小自豪。哪怕这会让我腰酸背痛,但也觉得这是很厉害的人才能体会到的辛苦,值了。

“闹元宵”民俗表演

当然对于小孩子来说,玩才是最重要的。那时候,我刚一起床心就飞了,随便扒拉几口从超市买回来的黑芝麻馅汤圆,就闹着要出去看长街民俗表演。

到了地方,建市之初就有的宽阔大道早早就清空了,道路两侧拉起了长长的警戒线,线后人头攒动、摩肩接踵。

民俗表演

民俗表演早上七八点就开始了,直到中午才结束,长长的表演队伍能绵延十里地,而且全是传统经典的节目,灵活翻腾的舞龙,活泼喜庆的舞狮,踩着高跷扮相滑稽的戏剧人物,走路大摇大摆的西游师徒,衣着鲜艳又喜庆快活的扭秧歌阿姨,腰上绑着小毛驴道具衣着喜庆的大姑娘......

到了晚上,重头戏自然是看花灯!城市主干道上早早地挂满了五颜六色的小彩灯,每个市政公园都摆上了千姿百态的漂亮花灯。栩栩如生的十二生肖灯、典雅精致的宫灯、嫦娥奔月主题花灯......都令人应接不暇。

各式花灯

年年花灯望相似,赏灯心情大不同。小时候,赏花灯是和姊妹们看新奇,挤在人群里看热闹,又隐隐惆怅着即将到来的开学。长大后,赏花灯是和父母一起怀旧,漫步在走过无数次的公园里,看着小孩子在花灯之间蹦蹦跳跳,不由自主地回想起小时候,感慨如今的生活与儿时畅想的有哪些相似或不同。

时至今日,人们每年最开心最期待的时刻还是春节,小孩子“豁免”了作业,大人“豁免”了工作,这是一段只为让家人朋友一起说说笑笑的时间。一年的时间看似很长,但能放下杂事琐事,能和家人谈天谈地、心贴心的时间又有多少呢?

春节是一年只用一次的人生标尺,让每个人回想起这一年来的际遇,得失、幸福、成长,往昔涌上心头,在我们不回头地奔向未来的人生时,提醒我们当下终会变成回忆。

照片由作者本人提供,部分图片来源网络

 
来源:审判第三庭
责任编辑:李梦
联系我们